標題">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清樊庶編〈宋蘇文忠公集〉點校》成果評介
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清樊庶編〈宋蘇文忠公海外集〉點校》(課題編號:HNSK(ZDZX)22-14),由海南師范大學白金杰主持完成,最終成果形式為系列論文和專著,結項等級為優秀。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海外集”是蘇軾謫居海南時期的詩文著述合集,具有獨特的風格與價值。明清海南官方編纂的“海外集”有兩個版本體系:一是明陳榮選編《居儋錄》,有清代清王昌嗣翻印、韓祐重刻本;一是清樊庶編《海外集》,有清王時宇重修本。此前學界針對東坡“海外集”的整理與研究相對薄弱,并未形成系統、深入的研究。
2022年海南省東坡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海南省社科聯合力推出“東坡文化研究”專項課題,將五部最具代表性的明清東坡“海外集”納入其中。本課題樊庶編《海外集》即是其中之一,且別具意義:樊庶編《海外集》在整個蘇軾海外詩文集編纂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它拓展了此前《居儋錄》的選篇范疇,奠定了茲后《海外集》的體例格局,是蘇軾“海外集”中收錄篇目最多的一部,也是唯一兼具注釋與評點的一部,對于考察明清蘇軾詩文批評與接受頗具價值。
此前,國內尚無樊庶版《海外集》整理本行世,亦無直接相關的研究。課題響應文化傳承、地域發展與學術研究的多重需要,亦有助于增強蘇軾“海外集”版本研究的整體感與系統感。
二、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點觀點
課題成果為專著與系列論文。
專著《樊庶編〈宋蘇文忠公海外集〉》整理本一部。本次整理以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樊庶編《宋蘇文忠公海外集》(康熙四十三年,1704)原刊本為底本,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刊《東坡全集》為通校本,以國家圖書館藏明陳榮選編、清王昌嗣重刊《居儋錄》、日本內閣文庫藏明戴禧編《海外集》為參校本。正文悉尊底本,務求客觀呈現底本原貌。由繁體豎版改為簡體橫排,力爭標點準確,注釋詳實,校勘嚴謹,最大程度地還原底本的歷史面貌,兼顧學術的嚴謹性與普及的通俗性,可供專業學者用作文獻參考,也可供大眾讀者通識閱讀。不僅如此,通過與明刊東坡全集、明清東坡“海外集”的版本對勘,比較異同,可以為明清“海外集”各版本之間的關系考辨提供依據,對于考察明清地域選本與通行全集的關系亦有助益。
公開發表系列論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篇。
(一)《蘇軾海外集版本述略》系統地梳理了明清至當代東坡《海外集》的版本概況、主要內容及版本價值,以及各版本之間的流變關系。該篇對于推動東坡《海外集》的版本研究有積極的意義;
(二)《清初樊庶編東坡〈海外集〉版本考與價值論》重點考辨了明清三部東坡《海外集》的版本關系,指出樊庶本《海外集》作為后世《海外集》的實際母本,在東坡海外詩文選本的編纂史上厥功至偉,樊庶本《海外集》對海南風物的注釋、對東坡詩文(特別是和陶詩)的評點別出心裁,在清初諸多注蘇、評蘇選本中獨樹一幟。
(三)《海南幸有樊庶,庶幾不負東坡》提出樊庶不僅集蘇、注蘇、評蘇,編纂了體量最大、獨具評批的東坡《海外集》,還身體力行地“效蘇”,在任臨高令期間重農勸桑,教化黎庶,他對東坡文學思想與為政理念的傳揚,在海南東坡文化接受史上首屈一指。
(四)《樊庶評東坡“和陶詩”的地域視角》指出東坡“和陶詩”主要作于海南,而清初樊庶所編《海外集》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從海南地域視角對蘇軾和陶詩編錄且多加評騭的選本。樊庶纂評蘇軾和陶詩的特色有三:一是對東坡和陶詩的理解具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二是對理解明末清初蘇詩批評的演變提供了 重要的參考價值,為清人選評蘇詩的全面繁榮鋪墊了道路;三是能據情據理,進行深度闡釋,常能另辟蹊徑,富有創見。
以上成果,緊密圍繞選題展開,不僅完成了樊庶本東坡《海外集》的點校整理工作,同時全面梳理了整個東坡《海外集》的編纂史,重點考察了樊庶編本《海外集》的版本關系與價值,以及樊庶本人對海南東坡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論文的諸多觀點,多系首次提出,體現了研究的深度與創新性。
三、課題成果的學術價值、應用價值以及社會影響及效率
學術價值:專著作為國內首次整理的樊庶編本《蘇文忠公海外集》,能夠為當前的東坡《海外集》及東坡其他地域選本研究提供文獻支持,編本中的點評與注釋對于研究明末清初蘇軾詩文的傳播與接受亦頗有參考價值。論文不僅能夠豐富當前東坡《海外集》的研究成果,亦將有助于拓寬清初海南蘇軾接受史與闡釋史的研究廣度和深度。
應用價值:成果有助于促進海南東坡文化傳承,普及海南名人文化,展現海南歷史底蘊,塑造海南文化品牌,提升海南文明形象,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文化支撐,對弘揚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課題的順利完成,亦將豐富國內各大圖書單位的館藏。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海南省社會科學院 版權所有 瓊ICP備05002632號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紅城湖路100號省機關紅城湖辦公區18號辦公樓,郵編:571199,電話:0898-65316887